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深圳对合成生物产业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2022-07-08 14:06:42   来源:东方财富  阅读量:15003   

从资金到政策,深圳对合成生物产业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我认为5—10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很有希望的

今年6月,深圳发布《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指出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航空航天技术等四大未来产业处于扩张期,已初具规模,有望在5—10年内实现倍数增长此前,国家发改委《生物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就突出了合成生物的概念

叠加国家城市层面的政策利好,人们对合成生物充满好奇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森瑞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罗给出了通俗版的解释:如果把生命理解为计算机程序,DNA就是上帝早已编写好的源代码合成生物学旨在读取上帝的源代码,让人类尝试在活体上编程

罗·周晓师从化学生物学的带头人彼得·舒尔茨院士博士后期间,他与导师,美国合成生物学先驱杰伊·d·凯斯林院士合作,开辟了大麻素的生物合成途径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31岁的罗于2018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博士后研究后,一回国就加入了该研究所,成为这支年轻研究团队的重要成员

另一方面,由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美国硅谷的地理位置接近,以及硅谷浓厚的创业氛围,罗早在2016年就有了成立公司的想法三年后,在素有中国硅谷之称的深圳,鼓励创新创业的城市氛围和一系列配套政策,让罗的创业想法得以实现:森瑞斯顺利落地,并于今年3月完成由深创投领投,深高投领投,多家下游产业参与的近亿元A轮融资

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学术界如何与产业界有效对接,打通从0—1基础研究,1—10工程研发到10—100无限产业化的全链条流程带着这些问题,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了罗

回国:参与大型设施建设的机会难得。

南方财经传媒:你在博士后期间,手握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有很多职业选择最终来到深圳,加入深圳高级合成学院的原因是什么

罗:我非常喜欢深圳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氛围深圳聚集了大量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年轻骨干目前,研究所规模已近千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合成生物学团队研究人员平均年龄38岁左右,学术背景多样交叉,以海归为主

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底,我落地深圳的第一个晚上,合成所所长刘邀请我和所里其他几个科研人员一起吃饭晚饭后,我们路过一家大型商场的电玩城,我们一行人放下手中的工作,打起了游戏这场意外的比赛让我第一次体会到年轻科研团队的活力和亲和力这样的故事可能发生在深圳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去这一集,深圳光明科学城的合成生物学设施才是吸引我深入工作的关键原因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学仪器,总投资超过10亿元,硬件投资近8亿元

合成在全世界都是新兴学科,行业往往不愿意冒巨大风险深圳用真金白银支持这个新兴领域的基础研究,而我有机会以建设者的身份参与这么大规模的项目,对我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南方财经传媒:根据消息显示,深圳光明合成生物设施建设已进入全面收尾阶段,预计明年投入使用大型设施的建成投产对合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有什么作用

罗: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不成熟的学科,在0—1基础研究阶段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涉及大量的重复性实验大设施相当于一个开放共享的互联网平台,其便捷性如同使用手机APP只要设定好实验条件,大设施就可以自行运转,使实验中传统的人工操作变成大规模,标准化,高通量的自动化操作

设施对学术界和产业界都是开放的,这样初创企业就可以在资金相对匮乏的情况下,省去前期搭建实验平台的高额成本,R&D成本和时间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跨界:教授创业开启全链路研发。

南方财经全媒体:2019年,您几乎在加入合成所的同时成立了森瑞斯公司,实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两栖发展当初为什么会有创业的想法如何看待科研人员和创业者两种身份的关系

罗:我读博士的时候就有创业的想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靠近美国硅谷受硅谷创业氛围的影响,博士,博士后研究群体的兄弟姐妹纷纷尝试创业,部分企业已在纳斯达克上市

从学术界到产业界,都要主动走出舒适区不了解它,我们自然会觉得创业很难,无从下手但是当我处在一个创业氛围比较浓厚的环境中,也许中午和同学在食堂吃个饭,我就能了解创业的过程,包括如何写商业计划书,如何找到合适的投资人前辈的很多经历让我逐渐意识到,创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回国后,国家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深圳同样火热的创业氛围再次激励了我合成生物学是一个知识门槛比较高的领域,创业项目由学术界来推动最合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授创业模式——教授为产业转化提供研发成果,获得投资,孵化公司

在我看来,科研人员和企业家的双重身份是相辅相成的科研更侧重于0—1的基础研究工作,而创业则侧重于1—10和10—100产业化作为科研人员,我理解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痛点,作为公司创始人,我能把握当前的市场需求,及时反馈给学术界,打通R&D从零到无限产业化的全链路

合成所很多研究人员都有自己的创业项目,但一般认为最好是学术界和业界合作,即邀请有商业投资经验的合伙人负责商业化如果把科研人员强行放在管理的岗位上,企业的运营未必顺畅

南方财经媒体:作为创新创业之城,你对在深圳创业有什么感受。

罗:在深圳开公司很方便大部分手续都可以用手机APP高效完成,省去了线下窗口排队,反复提交材料等繁琐环节

森瑞思作为深圳首批创立的合成生物企业之一,肩负着为产业化发现问题和排雷的责任当时企业落地最大的困难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实验室比如合成生物学实验有大量的排水需求,而一般的办公楼只有在厕所附近的固定位置安装污水管

后来,深圳光明在大型设施和专业产业园的建设中,聚焦这些特殊需求,进行了定制化开发改造对于今天的初创企业来说,光明区非常适合落地

此外,依托深圳适宜创业者发展的土壤,合成院所在的光明区率先成立深圳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在创新中心,楼下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合成生物学初创企业,楼上科研人员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和西装革履的企业家在同一栋楼里企业遇到什么问题,可以上楼敲门,及时讨论解决学术界和业界在物理空间上的交流互动机会更多,合成生物学从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时间周期会大大缩短,这也是在深圳创业的一大优势

南方财经传媒:很多投资者认为中国合成生物学的投资元年是2021年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中国私募市场几乎所有的头部基金都进入了合成生物领域如何看待近两年中国合成生物学的投资热潮

罗:伴随着基因测序和AI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工程进入高通量时代,相当于储存在0—1阶段的研究成果进入集中释放期,从而引发了近期的投资热。

同时,伴随着生物自动化设备的发展,自动化机器取代了人工实验,将原本需要10多年才能完成的项目缩短至3年,这也使得风险投资家更愿意容忍风险。

但需要注意的是,合成生物学的第一批R&D成果一旦出炉,后期可能会进入冷静期毕竟前期的积累是有限的总的来说,中国的合成生物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应该理性看待,不应该过分追求

展望: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南方财经传媒:深圳发布的行动计划提出,合成生物产业将在5—10年内实现倍数增长,有望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看待这个目标目前深圳的合成生物产业还存在哪些问题

罗:一方面,深圳投入巨资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载体平台,另一方面,在20+8新产业政策中,合成生物位居未来产业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2021年,光明区在全国率先出台合成生物领域首个专项扶持政策《创新链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对合成生物产业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我觉得5—10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很有希望的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局限性的存在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业界都非常重视科研成果的保护,但无论是欧美法系还是我国现行专利法,都很难界定合成生物研究成果的保护标准比如,对于大量未经严格测试但符合学术界常识的突变体,业界并未就是否发放专利达成共识

此外,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生物,化学,医学,物理,计算机等学科知识高度交叉比如某一种药物的研发,需要观察动物肠道菌群是否失调,要求研究人员有生物学基础同时,机器学习和计算机编程也是实验操作中的必备技能目前综合能力符合要求的人才还是比较稀缺的

南方财经媒体:未来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对海外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有什么建议。

罗:首先,深圳市政府层面的人才补贴政策非常丰富,涵盖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各个方面,对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有明显的吸引力。

在本土人才培养方面,依托先进所建设的中科院深圳技术大学专门成立了合成生物学学院预计明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我目前负责几门专业课的课程设计

对于本科生的培养,我认为跨学科是必然趋势大一大二会偏重打基础,学好数学,化学,生物,物理,计算机等基础学科,大四的时候,课程会涉及到专门的细分领域,比如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一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此外,创新中心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在学生创新中心楼上开展科研活动,既提高了科研能力,又培养了信任关系未来可以不断向楼下输送高素质人才,实现楼上毕业,楼下就业的无缝对接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生活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