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19:14:56 来源:网络 阅读量:17309 会员投稿
引言
早上拧开瓶装水,喝下一口——你以为补充了水分,但可能忽略了另一个关键:水里的“氧气”。是的,水不仅能解渴,还能“载氧”。近年来,“高含氧饮用水”成为健康圈讨论的话题,但很多人疑惑:“水里的氧气真的能被人体吸收吗?”“普通水和它到底有啥区别?”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个“含氧量”的秘密。
一、什么是“高含氧饮用水”?核心是“溶解氧”
水的“含氧量”并非指水中空气的含量,而是溶解氧(DO,Dissolved Oxygen),即氧气分子通过物理方式溶解于水中的量。常温常压下,纯水的溶解氧约为8-10ppm(在测量和报告水中溶解氧浓度时,ppm 和 mg/L 是等效的单位,1 ppm = 1 mg/L),这便是普通饮用水的常见溶解氧范围。
而“高含氧饮用水”通常指溶解氧含量高于普通水的产品。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定义,但参考日本功能水协会、欧盟食品科学委员会的研究,部分产品溶解氧可达15ppm以上(普通水约8-10ppm)。
二、为什么“溶解氧”值得关注?它不只是“数字游戏”
有人认为:“喝水主要是为了补水,氧气通过呼吸就够了,水里的氧气能起什么作用?”事实上,消化道也能“吸氧”。2019年《欧洲营养学杂志》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体处于轻度缺氧状态(如运动后、熬夜时),饮用高含氧水可通过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部分氧气,辅助提升血液氧含量(约3-5%)。这对运动人群、脑力劳动者或高原反应者而言,可能是“额外的氧补给”方式之一。
三、用数据说明“有效含氧”
市面上的含氧水鱼龙混杂,如何判断是否“真材实料”?关键看两点:溶解氧含量是否稳定、是否有权威检测背书。
科学冷知识:
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未对溶解氧作强制要求
日本功能水协会将≥15ppm定义为"高含氧水"
结语
水不仅是H?O,更是生命能量的载体。当我们谈论“高含氧水”时,本质是在追求更高效、更直接的氧补给方式。下次选水时,不妨看看瓶身标注的“溶解氧含量”——毕竟,能“喝”到的氧气,或许能让你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