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华为如何打造出行场景的“超级终端”?内容生态和用户体验

2021-12-31 13:13:34   来源:全球新能源  阅读量:18220   

撰文 / 张贺飞

汽车的智能化正在进入新的拐点。

12月23日的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AITO品牌正式推出了首款车型问界M5有别于一些车企围绕自动驾驶讲故事的风格,作为业内首款搭载HarmonyOS智能座舱的车型,问界M5将不小的篇幅留给了智能座舱

就像汽车行业的变革常常被类比为智能手机,但在功能机向智能手机的跨越中,最先打动消费者的并非是4G,5G等划时代的通信技术,而是智能手机所承载的人机交互,内容生态和用户体验如果说自动驾驶是汽车智能化的长期使命,智能座舱无疑是影响用户选择的现实命题

当汽车不再是传统的代步工具,原有的出行边界逐步被打破,用户在车载场景下的智慧化体验应该如何满足。。

01

什么是智能座舱

华为和AITO想要回答的正是这一问题。

在讨论华为给出的答案前,不妨先花一些时间梳理下智能座舱的市场现状早在2019年的上海车展期间,智能座舱就已经是仅次于自动驾驶的话题,Tier1,人工智能独角兽,内饰制造商,芯片企业等都打起了智能座舱的旗号

个中原因并不难理解。华为今天宣布,FreeBudsPro正式加入鸿蒙系统系统的超级终端功能,使用鸿蒙系统机型的小伙伴可以在超级终端接口上自由切换音频输出,在手机听歌或平板上看视频时可以一次连接,实现无缝音频连接。

参考智能手机的演变轨迹,最先尝到市场红利的,不单单是一家家手机厂商,还有很多抓住了流量入口的互联网企业,至今仍然流传着移动互联网船票的说法何况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普遍只有几十个月,汽车的生命周期往往在十年左右,倘若可以抓住车载场景下的某个入口,同样存在不可小觑的想象空间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这场智能座舱争夺赛中,不少参与者犯下了两个常识性错误:

一是堆砌许多新功能却没有很好的用户体验,比如人脸识别,香氛系统,手势识别,车载大屏幕等等,急于向用户彰显技术的创新可新技术并不直接等于出色的用户体验,由于在车机上缺少足够的算法积累和大量的事先测试,很多新功能到了落地时就显得过于鸡肋,体验并不友好

典型的例子就是语音交互,近几年不少车型搭载了人工智能助手,但语音识别能力,AI处理能力却极其简陋,也忽略了车内嘈杂的环境和适用性一旦用户打开了车窗,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就断崖式下滑,即使准确识别了车主的语音指令,所能满足的需求也非常单一,往往局限在播放音乐,打开空调,查询天气等简单功能,难以形成长期的使用习惯

二是缺少内容生态的布局,有着明显的理工科思维,即过度聚焦于硬件创新而忽略了场景化的体验在智能汽车尚未大规模普及,第三方内容生态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只在硬件和应用层面的讨巧式创新被证明几乎行不通

譬如有车企瞄准了年轻人对沉浸式娱乐的偏好,试图把车内打造成一个小型的KTV包厢,进而赢得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沉浸式娱乐的前景不言而喻,可前提是打破内容层面的重重壁垒,形成高粘性的UGC内容生态和社区氛围,不单单是接入某个音频应用的曲库就能跑通的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智能座舱的概念不可谓不诱人,赛道中挤进了形形色色的玩家,可什么是智能座舱,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定义这大概也是华为布局智能座舱的原因,而在智能手机,平板,智慧屏以及无数IoT设备上拥有全球数亿用户的华为终端云服务,其功能体验,生态布局,都足以顺滑地迁移到车这个超级终端上,也正是解开智能座舱题中之意的钥匙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生活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