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 > 正文

货币供应量连续下滑,与PMI指标表现存在差异

2024-06-15 02:21:50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2939   

近期,中国狭义货币同比增速出现持续下行的走势,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数据显示,M1增速从2022年第三季度的6.4%下降到2024年4月的-1.4%,累计下行幅度达到7.8个百分点。

M1增速下行与PMI指标表现存在差异

尽管M1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但中金公司分析师周彭指出,PMI等反映经济活动的指标并未随之出现大幅下行。通过与历史上五轮M1下行周期的对比,周彭发现,本轮M1下行过程中,PMI的走势表现并不算弱。这一现象表明,M1增速与实际经济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可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弱。

扩大M1统计口径,纳入更多具有货币属性的金融工具

针对M1增速持续下行的现象,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从统计口径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与海外相比,中国M1的统计口径相对较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个人活期储蓄并未纳入M1的统计范围。这导致了M1对企业活期存款的变动更为敏感。

此外,李超还提到,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部分理财类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已经具备了M1的部分特征,甚至可以直接用于支付。因此,有必要考虑将这些具备货币属性的金融工具纳入M1的统计范畴。

结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统计指引,周彭进一步提出了一个quot;类M1quot;的概念。他建议将居民活期存款、理财产品和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等具备M1特性的资金合并统计,形成M1+和M1++的概念,以更准确地反映货币供应的实际情况。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传统的M1统计口径已经难以全面反映货币供应的真实状态。扩大M1的统计范围,纳入更多具有货币属性的金融工具,以提高M1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这不仅有助于监管部门更好地把握货币政策的效果,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货币供应信息。

展望未来,随着财政支出的发力和房地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M1增速有望在下半年企稳回升。但从长远来看,完善M1的统计口径,建立更为科学和全面的货币供应指标体系,对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灵犀投研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生活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